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问道修身,(https://xueqiu.com/1150608863/326000524)
成立时间:2010年4月
总部:中国北京
创始人:雷军
上市情况:2018年7月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(股票代码:1810.HK)
使命与愿景:坚持“技术为本”,致力于让全球每个人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。
核心业务板块
1. 智能手机:全球领先的智能设备品牌,以高性价比著称。
2.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:覆盖智能电视、手环、扫地机器人、家电等,构建全球最大消费级IoT平台。
3. 互联网服务:包括广告、游戏、金融科技及云服务,高毛利业务。
4. 造车业务:2021年宣布进军智能电动汽车领域,计划2024年量产。
市场地位(截至2023年数据)
• 智能手机:全球前三,市占率约12%-14%(IDC数据)。
• IoT设备: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占率第一(手环/手表),智能电视中国销量第一。
• 生态规模:连接超5亿台IoT设备(不含手机/电脑)。
------
投资简报
财务表现(2023年数据)
• 总收入:约人民币2,710亿元(同比微降,主因手机需求疲软)。
• 净利润:约人民币175亿元(同比增长,受益于降本增效及互联网服务增长)。
• 毛利率:21.3%(创历史新高,互联网服务毛利率超70%)。
• 现金流:稳健,现金及等价物超人民币1,200亿元。
增长驱动力
1. 高端化战略:小米13/14系列推动手机ASP(均价)提升至人民币1,100+元。
2. 全球化扩张:印度、东南亚、欧洲市场持续渗透,海外收入占比近50%。
3. 汽车业务潜力:首款车型SU7发布,定位中高端,聚焦智能驾驶与生态联动。
4. 互联网服务粘性:MIUI全球月活用户超6亿,广告/游戏收入稳健增长。
竞争优势
• 生态协同:“手机×AIoT”战略增强用户粘性,硬件导流互联网服务。
• 研发投入:2023年研发支出超人民币200亿元,重点布局芯片、影像、自动驾驶。
• 成本控制:供应链管理能力+线上直销模式维持高性价比。
风险提示
1. 手机市场饱和: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下滑,竞争加剧(苹果/华为冲击高端)。
2. 造车不确定性:新能源汽车行业价格战激烈,初期投入高且盈利周期长。
3. 地缘政治风险:海外市场政策变动(如印度监管审查)、供应链区域化挑战。
4. 毛利率波动:硬件业务占比高,若高端化不及预期或影响利润。
投资亮点总结
• 估值优势:市盈率(TTM)约18倍,低于科技巨头均值,具备修复空间。
• 回购支撑:2023年耗资超40亿港元回购,彰显管理层信心。
• 长期逻辑:汽车+AIoT生态或开启第二增长曲线,互联网服务利润贡献提升。
最新发展动态
1. 汽车业务
• 2024年,小米SU7的上市标志着小米正式进军汽车领域,小米SU7电动汽车上市9个月累计交付13.5万辆,销售锁单24.8万辆。2025年,小米计划推出SU7 Pro和一款全新的SUV车型(内部代号MX11),目标是实现全年交付20万辆,并配备700km以上的续航里程和城市NOA(Navigate on Autopilot)功能。
• 小米还计划通过车家互联功能,将汽车与智能家居深度整合,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。这种生态协同模式不仅是小米汽车(网页链接)的差异化优势,更是其未来盈利的关键所在。
2. 智能手机业务
• 小米15是小米最成功的旗舰手机产品。2025年1月,小米手机以16.8%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第二,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三,市占率为13.8%,并且连续十七个季度排名稳居全球前三。
• 2025年,小米计划推出Mix Fold 4折叠屏手机,目标年销量200万台。这一产品的推出不仅是对高端市场的又一次冲击,更是对华为空缺市场的填补(华为因芯片限制在折叠屏领域受限)。
• 小米持续深化高端化战略,不断打磨产品力。随着小米高端化方法论的逐步迭代、高端化产品力的提升以及用户心智的积累,公司持续收获高端手机竞争态势的正向改变。
3. AI与IoT生态
• 2025年,小米计划量产家庭服务机器人CyberDog 3,售价控制在8000元以内,目标销量50万台。这一产品的推出不仅是对智能家居生态的延伸,更是小米开辟第二增长曲线的重要尝试。
• 截至2024年9月30日,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(不包括智能手机、平板及笔记本电脑)数增至861.4百万,同比增长23.2%。
• 小米的自研MiLM大模型将在手机、汽车和智能家居中全面应用,进一步提升用户粘性。通过AI技术的赋能,小米的IoT设备互联时长预计将增加20%。
4. 全球市场
• 小米持续深耕全球布局,聚焦新兴市场增长机遇。2024年第三季度,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.1%,小米的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稳居第三。
• 小米还计划在印度和东南亚市场发力。印度市场曾因政策打压导致小米市占率下降,但2025年有望回升至18%。东南亚市场则被视为新的增长点,预计出货量将同比增长25%。
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
1. 研发预算
• 小米创始人、董事长兼CEO雷军(网页链接)宣布,2025年小米的研发预算将达到300亿元,其中约四分之一(即约75亿元)将投入到AI及相关业务领域。
• 此外,小米自2021年启动的五年研发计划,总预算高达1050亿元,2025年单年投入就占五年总额的近三分之一。
2. 技术突破
• 小米在5G移动通信技术、大数据、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多个技术领域取得显著进展,总体细分领域达99项。
• 截至2024年6月30日,小米在全球获得专利授权超过4万项,在全球审查中专利数量超过3.2万件,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。
综上所述,小米公司在智能手机、IoT与生活消费产品、互联网服务以及造车业务等多个领域均取得显著成绩,并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。未来,随着小米在高端化战略、全球化扩张以及AI与IoT生态等方面的持续投入和深耕细作,相信小米将开启全新的增长篇章$小米集团-W(01810)$ 。$上证指数(SH000001)$